你敢信不?连老美的军事专家都开始研究咱们毛主席的打仗本事了!
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毛主席去世这么多年,那些成天叫嚣着“中国威胁论”的美国�佬,反过头来拼了命地研究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美国那个专门研究毛泽东的大拿弗里德里克·韦克曼,在他那本《毛泽东思想透视》里头,愣是把毛主席夸成了花。
这老外说毛泽东有三个绝活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被动胜主动。听起来是不是挺玄乎?可你仔细琢磨琢磨,这三招确实把对手整得够呛。
说白了,毛主席从1935年开始当家做主,一直到去世,整整几十年时间里,愣是凭着这三板斧把各路牛鬼蛇神收拾得服服帖帖。这本事,真不是盖的。
第一招:以少胜多,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先说说四渡赤水这出好戏。
当年遵义会议上,那个博古还在那儿找借口,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因为敌人太强大,咱们人少,1比10的兵力悬殊。毛主席当时就不乐意了,直接怼回去:前面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不也是兵力悬殊吗?怎么就能打赢?说到底还不是指挥官的问题!
这话说得够狠的,可事实确实如此。
毛主席刚接手的时候,面对的局面那叫一个惨:红军就剩3万人,国民党军队40万大军围追堵截。按常理说,这仗根本没法打。可毛主席偏不信这个邪,玩起了“走打结合”的把戏。
四次过赤水河,每次都把敌军整得晕头转向。
第一次过河后打土城,发现敌人比预想的厉害,果断撤退。第二次过河奇袭娄山关,重新占领遵义,一下子歼敌3000多人。第三次过河故意做出要北上的样子,把国民党军队全都调到川南去了。等敌人扑了个空,第四次过河直接杀向云南,还虚晃一枪要打贵阳,吓得蒋介石赶紧调滇军过来救援。
就这么一顿操作,最后巧渡金沙江,彻底跳出包围圈。
聂荣臻后来评价说:“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这话一点不夸张。你想想,3万人面对40万人,不仅没被吃掉,还把敌人耍得找不着北,这本事谁有?
辽沈战役也是这个套路。毛主席坚持要先打锦州,说这是个“扁担”,打下来就能把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全部困在里头。林彪当时还想先打长春,觉得锦州太难啃。可毛主席看得远:“关门打狗”的道理谁都懂,关键是要找准这个“门”在哪儿。
结果证明毛主席的判断没错。锦州一拿下,整个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就成了瓮中之鳖,47.2万人全部报销,东北全境解放。
第二招:以弱胜强,让鬼子见识中国脾气
抗日战争那会儿,日本人狂得很,张口就是“三个月灭亡中国”。当时不少人心里发怵,毕竟人家飞机大炮样样齐全,咱们连步枪都不够用。
可毛主席偏不信这个邪。他在《论持久战》里头把账算得明明白白:日本是“小国、退步、寡助”,中国是“大国、进步、多助”。看起来咱们装备差点儿,可架不住地盘大、人多、正义在手。
游击战这招绝了。八路军在敌后建立了19块根据地,搞得日军是“处处受敌、时时挨打”。平型关大捷打响第一枪,八路军用破枪烂炮伏击日军精锐部队,硬是把“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戳破了。
百团大战更狠,专门破坏日军的交通线,牵制了40万日军兵力。你想想,这等于是用游击队拖住了人家几十万正规军,这买卖划算不?
淮海战役也是经典。人民解放军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表面上看是劣势。可毛主席有句话说得好:“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华野、中野配合得天衣无缝,先后围歼黄百韬、黄维、杜聿明三个兵团。
这场仗最让人感动的是老百姓的支持。543万支前民工,运送9亿斤粮食,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话听着就热血沸腾。
第三招:以被动胜主动,绝境中杀出血路
最牛的还得是抗美援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佬仗着装备精良,根本没把中国放在眼里。可毛主席看得清楚,这仗不打不行,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
当时国内反对声音不少,毕竟刚建国,百废待兴,跟世界头号强国硬碰硬,风险确实不小。可毛主席顶住压力,果断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志愿军入朝作战,凭着“礼拜攻势”“月夜攻势”这些灵活战术,专门针对美军机械化部队在山地作战的弱点下手。穿插迂回、分割包围,硬是把美军从战略进攻逼成了战略防御。
到1953年停战,中朝军队毙伤俘敌109.3万人。这个数字够震撼的吧?更关键的是,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厉害。
平型关大捷也是这个路子。115师在乔沟设伏,专门挑日军辎重部队下手。林彪、聂荣臻亲自勘察地形,把主力部署在公路两侧,来了个关门打狗。手榴弹、刺刀,白刃战,硬是干掉了1000多个鬼子。
毛主席的兵法哪儿学来的?
说到这儿,你可能好奇了:毛主席这一身本事到底从哪儿学来的?
答案其实挺简单:书里学的,古人那儿偷师的。
毛主席最爱看《三国演义》,那些经典战例早就烂熟于心。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哪个不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处于劣势,硬是凭着坚守官渡、火烧乌巢这两招,把袁绍的十万大军收拾得干干净净。
赤壁之战就更经典了。曹操号称80万大军南下,孙刘联军才5万人。可人家周瑜用了个“苦肉计”,黄盖诈降,一把火烧得曹军全军覆没。
还有夷陵之战,陆逊面对刘备的5万蜀军,先是示弱诱敌,等对方士气低落了,来个火烧连营,直接把刘备打得败走白帝城。
这些古代战例,毛主席可是研究得透透的。他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什么时候该示弱,什么时候该强攻,什么时候该声东击西,全凭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
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现在回头看,毛主席的这套军事思想确实厉害。不光是当年打仗管用,就是现在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技术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通过战略设计、战术创新、资源整合,实现以弱胜强。这套理论,不仅仅适用于军事领域,商场如战场,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关键是要有战略眼光。毛主席为啥能屡战屡胜?就是因为他不光看眼前,更看得远。四渡赤水的时候,别人看到的是3万对40万的绝望,他看到的是机动作战的机会。抗美援朝的时候,别人担心的是装备差距,他考虑的是地缘政治的大格局。
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之处:不但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更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能够纵贯古今、触类旁通,形成正确的战略决策。
说到底,毛主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军事家、战略家,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本事。从遵义会议开始掌权,到去世为止,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大大小小的仗打了无数,每一仗都有深刻的思考和精密的部署。
连美国军事专家都服气,这说明什么?说明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传承。
你觉得毛主席这三招哪一招最厉害?如果你是当年的指挥官,面对那样的困境,会怎么选择?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明利配资-天天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是多少-股票配资平台查询网站-北京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