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天,从“欧洲第.一”到停战
1940年5月10日,德国部队越过边境打向法国。这时候的法国,手里握着不少可打的牌。
有3500辆坦克,数量比德国还多一点;花了大价钱修的马奇诺防线,大家都认为“肯定能挡住敌人”;还有英国这个盟友帮忙。
谁也没料到,这场法德战争会结束得这么快。
德国没硬冲马奇诺防线,反而派装甲部队从阿登森林绕了过去。那地方之前被法军认为“坦克开不过来”的安全区。
才打了5天,法国Z理就跟英国首相说“这场仗怕是赢不了了”。
6月14日,德军开进巴黎。6月22日,法国就和德国签了停战协议。从开战到借宿,前前后后算下也就四十多天。
要知道,法国以前在欧洲很能打,路易十四、拿破仑时代都风光过。可这一次,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就这么快停下了抵抗。
有人骂“窝囊”,有人说“无奈”
关于法国投降这么快,一直有各种说法。
不少人觉得是法国“太窝囊”,“四十多天就认输,还不如波兰能扛,简直没骨气”。
有人盯着军事上的问题说:“马奇诺防线就是白花钱,坦克被拆成小块用,指挥的人根本没搞懂怎么打仗”。
还有些人觉得得往深了看:“法国是在算一笔账:接着打,本土得被炸成废墟,年轻人得死光,最后好处可能被英国、美国占了;
投降呢,至少能留住殖民地和一些实力,等以后局势变了再找机会”。
也有人想起一战的惨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让法国年轻人死得差不多了,再打下去,下一代又得填进去,可能真的打不动了”。
打不下去,也不想打了
法国这么快停下抵抗,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是好多事儿攒到一起,最后只能这么选。
一战的阴影一直都在。二十多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死了130多万军人,还有280多万人变成残疾,差不多一代年轻人没了。
打完仗回家的士兵,看到的是被炸烂的工厂,村里壮劳力没剩几个。
让法国人感到憋屈的是,英国、美国转头就对德国好起来。给德国贷.款,帮德国建工厂,德国因此很快就缓过来了。
法国自己还在修废墟的时候,德国已经跑得老远。这种“赢了仗却落得这步田地”的无力感,让整个国家对战争打心底里怕。
等到二战来了,好多人心里想的不是“跟德国拼了”,是“可别再让孩子上战场了”。
军事上的准备也偏了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法国.军方觉得“守着Z靠谱”,于是把钱都砸在了马奇诺防线上。
他们没琢磨明白,战争早就变样了。
德国在练“闪电战”,让坦克跑得飞快,配合飞机一起冲;法国却把坦克拆成一小块一小块,配给步兵当“移动炮台”用,连个无线电都没给坦克装。
德国的三号坦克一小时能跑40公里,法国的主力坦克雷诺FT-17,一小时才跑7公里,还没自行车快。
这种打法上的差距,让法国“欧洲第.一陆军”的名声成了空架子。
欧洲能指望的盟友靠不住。
法国本来想着,有英国帮忙,东欧那些国家也能搭把手。
不过真打起来,英国在敦刻尔克撤兵的时候,先把自己人拉走了,让法国部队留在原地挡着德国;
东欧那些小国,根本扛不住德国;美国一门心思卖军.火,不管欧洲的事儿;连苏联都跟德国签了协议,暂时不掺和。
法国等于被孤零零丢在欧洲,要面对已经把奥地利、捷克都攥在手里的德国。
内部也乱成一团。
1930年代的法国,日子不好过,经济没起色,左翼和右翼吵得厉害。左翼不想要战争,右翼里有人觉得“小胡子比苏联更能接受”。
德国部队都快打到家门口了,Z府里有人想打,有人想和,连指挥部队的人都没个统一主意。
这种窝里斗,从一开始就没了抵抗的底气。
总结:不是不想扛,是实在扛不动了
法国这么快选择停战,说到底是“打不动,也不想打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法国的底气打没了,大家怕再流血;军事上的准备跟不上,抵抗起来也是白搭;
能帮忙的盟友靠不住,一个人扛着太吃力;内部又不团结,连个统一的主意都拿不出来。
对当时的法国来说,接着打,可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再死一代年轻人,本土被炸成焦土,最后好处被英国、美国捡走;
停战呢,至少能留住一些实力和殖民地,给以后留条路。
这不是“胆小”,更像是被.逼到绝路上,权衡之后选的一条相对能接受的路。
回看这段历史能明白:一个国家能不能打,不光看有多少部队、多少武.器,还得看整个国家想不想打、会不会打、有没有人能一起扛。
这大概就是法国投降Z让人记牢的地方。
明利配资-天天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是多少-股票配资平台查询网站-北京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