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特有意思的稿子,美国人写的,发在一个叫《1945》的军事网站上。
通篇就一个意思,斩钉截铁地告诉全世界:中国“永远”造不出核动力航母。
你瞅瞅这个词儿,“永远”。
这口气,不像是在做什么冷静的军事分析,倒像是在教堂里祈祷,或者说,在念叨什么咒语,给自己壮胆。
我就寻思,这帮平时自诩客观、专业的军事媒体,怎么突然这么不淡定,话说得这么满,这么急赤白脸的?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们到底在怕什么?
这事儿吧,得从一堆卫星照片说起。
咱们把镜头拉到上海,长兴岛那边,江南造船厂里,有一个巨大的船坞。全世界的军迷,都跟看连续剧一样天天盯着。
那里面,正躺着一个大家伙的“骨架”。
新的航母。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懂行的人很快就从照片里发现了一个细节,一个要命的细节。
这艘新船的舰岛,就是航母甲板上那个像城堡一样的建筑,明显比“福建舰”的要小了一大圈。
舰岛变小了,意味着什么?
地方小了,说明底下塞进去的东西更金贵,集成度更高。省出来的甲板空间,能停更多的飞机,能让飞机起降更方便。
但更深层的原因,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常规动力航母,需要巨大的烟道来排烟散热。你想想,那么多台燃气轮机一起吼,那热气和废气,跟火山喷发似的,得有专门的大管子给它排出去。这些管子,都得塞在舰岛里。
现在舰岛小了,烟道去哪了?
就这么个小变化,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结构调整,让全世界的军事观察家都睡不着觉了。
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其实,这艘船的心脏,根本就不在船厂里。
你可能想不到,解开这个谜题的线索,要跑到几千公里外的内陆深处去找。
四川乐山。
群山之中,悄悄建起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设施——陆基核反应堆试验设施。
这是干嘛的?
说白了,就是先把航母的心脏,按一比一的比例在陆地上造一个出来,让它先跑起来,把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性能调到最优,确保万无一失。
等这边测试好了,成熟了,再把整套技术搬到船上去。
稳不稳?太稳了。
这就像你要做一道国宴级别的佛跳墙,你不得先找个小锅,把每一样食材的火候、味道都试到极致,才敢用那个最名贵的坛子正式开炖么。
这还没完。
在武汉,还有一个顶尖的实验室,马伟明院士的团队,一直在攻克一个叫“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难关。
这玩意儿更玄乎,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给航母装上了一个超级“充电宝”和智能电网。有了它,航母的心脏产生的巨大能量,才能高效、稳定地分配给推进器、电磁弹射器、雷达、武器等等所有需要电的设备。
这是通向全电推进的必经之路。
你看,一个在上海造船,一个在四川测试心脏,一个在武汉研究血脉。
三条线,看似离得十万八千里,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
这盘棋,下得有多大,多深。
当然了,一艘航母再厉害,光杆司令也没用。王者出巡,那必须是前呼后拥,仪仗万千。
你以为我们在等那艘新航母下水?
其实它的贴身保镖和后勤大队长,早就排着队在军港里等着了。
被军迷们喊作“带刀护卫”的055型万吨大驱,你看看那身板,那满身的“巧克力”,装的都是导弹。防空、反舰、反潜、打地面,样样精通。它往航母身边一站,几百公里内,苍蝇都飞不进来一只。
还有个大家伙,长得胖乎乎的,跑得却飞快,人称“超级奶妈”的901型综合补给舰。排水量四万多吨,能装下海量的油料、弹药和各种好吃的。航母编队要在外面闯荡几个月,吃喝拉撒就全靠它了。
没有这个“奶妈”,航母就是个出不了远门的“宅男”。
水底下,还有悄无声息的猎手,攻击型核潜艇,像幽灵一样跟着,随时准备给对手致命一击。
这些船,这几年跟下饺子一样,一艘接一艘地冒出来。
等新的航母一入列,它会发现,自己不是孤身一人。一个成熟、强大、配合默契的战斗群,已经提前为它准备好了。
棋盘早就摆好了,棋子一个个都落到位了。
就等“将”帅归位了。
说到这,你可能会觉得,我们聊的都是钢铁、是装备。
但真正让对手感到后背发凉的,其实不是这些。
造船造军舰,看着是钢铁的艺术,其实归根结底,是人的艺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海军工程大学……这些名字你可能不常听到,但几十年来,中国最聪明的一批脑袋,就在这些地方,默默地为今天这盘大棋做着准备。
从船舶设计,到核动力工程,再到舰载机技术,一代代人,白了头,弯了腰,就把这套本事传下来了。
马伟明院士,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他带着团队搞出来的那些东西,直接让我们的舰船动力技术,从追赶,变成了领跑。
这不是砸钱就能砸出来的,这是一场跨越几十年的智力长跑。
有了顶尖的人,还得有能把图纸变成现实的强大工业。
你以为造航母,只是一个造船厂的事?
不,它需要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一次集体升级。
炼钢厂得拿出最顶级的特种钢,强度和韧性都得是世界第一流,不然扛不住飞机降落时几百吨的冲击力。鞍钢、宝武,做到了。
核工业集团得把原来用在潜艇上的反应堆,做得更安全、功率更大,还要能适应水面舰艇的需求。中核集团,也做到了。
还有给电磁弹射器供电的超级电容,那玩意儿要在几秒钟内释放出足以把几十吨战斗机弹射出去的恐怖电量。这背后,是新材料和电力电子技术的深厚积累。
从一颗螺丝钉,到一块特殊钢板,再到一套复杂的电子系统,背后是成百上千家顶尖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协同作战。
这种动员能力,这种全产业链的配合,才是最硬的底牌。
现在,咱们再回头看看开头美国媒体那篇稿子。
那声“永远不可能”,是不是听着有点可笑了?
面对外界的种种猜测、捧杀和唱衰,我们这边,你发现没有,总是静悄悄的。
官方从不回应,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因为真正的行动,远比任何语言都有力量。
江南造船厂彻夜的灯火,四川群山里反应堆的心跳,一艘艘在船台下水的护卫舰,一代代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年轻人……
所有这些,就是我们最响亮的回应。
一盘大棋,落子无声,却早已石破天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明利配资-天天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是多少-股票配资平台查询网站-北京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